![]() 一种多层冷凝器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包括箱体,箱体内腔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座,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箱体右端面开设有竖槽,第二支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凸板,第三凸板贯穿竖槽,第三凸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一支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板,第四凸板贯穿竖槽,第四凸板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与第二螺纹杆相互螺纹连接,第二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冷凝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与第三冷凝管之间的间距来减弱冷凝时管道之间的干扰,还能够提高冷凝效果,且便于对冷凝管的拆卸安装以及加装。 公开号:CN214333117U 申请号:CN202022871532.6U 申请日:2020-12-0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温宏枢 申请人:Foshan Nanhai Ushine Auto Air Conditioner Parts Co ltd; IPC主号:F25B39-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冷凝器。 [n0002]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发电厂要用许多冷凝器使涡轮机排出的蒸气得到冷凝,在冷冻厂中用冷凝器来冷凝氨和氟利昂之类的制冷蒸气,石油化学工业中用冷凝器使烃类及其他化学蒸气冷凝,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n0003] 但是目前现有的冷凝器一般都采用单层结构,采用一根冷凝管道进行冷凝,能效较低,同时支撑架与冷凝管道焊接为一体,无法拆卸,不便于更换和加装,此外,传统的冷凝器在长时间工作后,由于热量会聚集在一起,而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固定死的,不能够调整间距,影响冷凝效果。 [n0004]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层冷凝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冷凝器一般都采用单层结构,采用一根冷凝管道进行冷凝,能效较低,同时支撑架与冷凝管道焊接为一体,无法拆卸,不便于更换和加装,此外,传统的冷凝器在长时间工作后,由于热量会聚集在一起,而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固定死的,不能够调整间距,影响冷凝效果的问题。 [n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多层冷凝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所述滑座内腔从下至上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前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箱体左端面开设有竖槽,所述第一支板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一凸板贯穿所述竖槽,所述第一凸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横板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所述第二凸板贯穿所述竖槽,所述第二凸板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箱体右端面开设有所述竖槽,所述第二支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凸板,所述第三凸板贯穿所述竖槽,所述第三凸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支板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板,所述第四凸板贯穿所述竖槽,所述第四凸板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冷凝管。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冷凝管一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冷凝管一端连通有第一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与所述第二冷凝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一端通过第二伸缩管与所述第三冷凝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一端连通有出气管。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与第三冷凝管均为S形形状,能够增大气体与外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果。 [n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板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板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板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板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伸缩杆。 [n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箱体左端面与右端面位于所述滑座上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外部套合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侧端面,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板外表面。 [n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外表壁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便于转动,防止手滑。 [n0013] 有益效果 [n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n0015] 1.通过转动第一套筒,第一套筒转动会带动第一螺纹杆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第一支板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第二冷凝管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同时再通过转动第二套筒带动第二螺纹杆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第二支板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第三冷凝管能够上升或者下降,从而能够调整第三冷凝管与第二冷凝管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工作时间来调整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与第三冷凝管之间的间距,减弱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与第三冷凝管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提高冷凝效果。 [n0016] 2.相较于传统的一根冷凝管组成的单层结构本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凝管、第二冷凝管与第三冷凝管能够极大的提高冷凝效果,当需要进行更换或者加装时,分别向外侧拉动限位板,使得限位板从滑座上端面脱离,然后即可通过向上滑动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即可将第二冷凝管或第三冷凝管取下进行更换,还可以将待加装的冷凝管通过滑块滑进滑座内进行加装,更换或加装完成后再松开限位板,限位板在复位弹簧的扩张作用下进行移动复位,从而将滑座上端面进行封住。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右视视角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弹簧结构放大示意图; [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n0022]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n0023] 1-箱体,2-滑座,3-横板,4-第一冷凝管,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竖槽,8-第一支板,9-第一凸板,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凸板, 12-第一套筒,13-第二冷凝管,14-第二支板,15-第三凸板,16-第二螺纹杆,17-第四凸板,18-第二套筒,19-第三冷凝管,20-第一伸缩管,21-第二伸缩管,22-限位伸缩杆,23-限位板,24-复位弹簧。 [n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n0026] 一种多层冷凝器,包括箱体1,箱体1内腔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座2,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3,横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4,滑座2内腔从下至上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前后两个第一滑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8,箱体1左端面开设有竖槽7,第一支板8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9,第一凸板9贯穿竖槽7,第一凸板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横板3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11,第二凸板11贯穿竖槽7,第二凸板11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与第一螺纹杆10相互螺纹连接,第一支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13;前后两个第二滑块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 14,箱体1右端面开设有竖槽7,第二支板14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凸板15,第三凸板15贯穿竖槽7,第三凸板15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6,第一支板8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板17,第四凸板17贯穿竖槽7,第四凸板17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8,第二套筒18与第二螺纹杆16相互螺纹连接,第二支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冷凝管19。 [n0027] 其中,第一冷凝管4一端连通有进气管,第一冷凝管4一端连通有第一伸缩管20,第一伸缩管20与第二冷凝管13相互连通,第二冷凝管13一端通过第二伸缩管21与第三冷凝管19相互连通,第三冷凝管19一端连通有出气管,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均为S形形状,能够增大气体与外部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效果,横板3上端面与第一支板8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22,第一支板8上端面与第二支板14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限位伸缩杆22,箱体1左端面与右端面位于滑座2上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外部套合连接有复位弹簧24,复位弹簧 24一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侧端面,复位弹簧2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23外表面,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8外表壁均设置有防滑纹,增大摩擦力,便于转动,防止手滑。 [n002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n0029]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需要冷凝的气体通过进气管通入第一冷凝管4内,然后通过转动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转动会带动第一螺纹杆10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第一支板8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第二冷凝管13上升或者下降,同时在下降或者上升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伸缩管20进行收缩或者伸长,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冷凝管4与第二冷凝管13之间的间距,同时再通过转动第二套筒18带动第二螺纹杆16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第二支板14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第三冷凝管19能够上升或者下降,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伸缩管21进行缩短或者伸长,从而能够调整第三冷凝管19与第二冷凝管13之间的间距,能够根据工作时间来调整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之间的间距,减弱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提高冷凝效果,相较于传统的一根冷凝管组成的单层结构本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能够极大的提高冷凝效果,当需要进行更换或者加装时,分别向外侧拉动限位板23,使得限位板23从滑座2上端面脱离,然后即可通过向上滑动第一滑块5或者第二滑块6即可将第二冷凝管13或第三冷凝管19取下进行更换,还可以将待加装的冷凝管通过滑块滑进滑座2内进行加装,更换或加装完成后再松开限位板23,限位板23在复位弹簧24的扩张作用下进行移动复位,从而将滑座2上端面进行封住。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之间的间距来减弱冷凝时管道之间的干扰,还能够提高冷凝效果,且便于对冷凝管的拆卸安装以及加装。 [n003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n0031]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多层冷凝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左端面与右端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座(2),所述滑座(2)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3),所述横板(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冷凝管(4),所述滑座(2)内腔从下至上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与第二滑块(6),前后两个所述第一滑块(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8),所述箱体(1)左端面开设有竖槽(7),所述第一支板(8)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9),所述第一凸板(9)贯穿所述竖槽(7),所述第一凸板(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横板(3)左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11),所述第二凸板(11)贯穿所述竖槽(7),所述第二凸板(11)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2)与所述第一螺纹杆(10)相互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凝管(13);前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14),所述箱体(1)右端面开设有所述竖槽(7),所述第二支板(14)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凸板(15),所述第三凸板(15)贯穿所述竖槽(7),所述第三凸板(15)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6),所述第一支板(8)右端面固定连接有第四凸板(17),所述第四凸板(17)贯穿所述竖槽(7),所述第四凸板(17)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8),所述第二套筒(18)与所述第二螺纹杆(16)相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冷凝管(19)。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4)一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第一冷凝管(4)一端连通有第一伸缩管(20),所述第一伸缩管(20)与所述第二冷凝管(13)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管(13)一端通过第二伸缩管(21)与所述第三冷凝管(19)相互连通,所述第三冷凝管(19)一端连通有出气管。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管(4)、第二冷凝管(13)与第三冷凝管(19)均为S形形状。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3)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板(8)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22),所述第一支板(8)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支板(14)下端面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伸缩杆(22)。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左端面与右端面位于所述滑座(2)上端均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3),所述限位板(23)外部套合连接有复位弹簧(24),所述复位弹簧(24)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侧端面,所述复位弹簧(24)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板(23)外表面。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2)与第二套筒(18)外表壁均设置有防滑纹。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0451522C|2009-01-14|分液式空气冷凝器 CN214333117U|2021-10-01|一种多层冷凝器 CN207472085U|2018-06-08|一种换热高效的冷凝器 CN101782345A|2010-07-21|板壳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板壳蒸发式凝汽设备 CN208920392U|2019-05-31|暖通空调的除湿系统 CN201306933Y|2009-09-09|一种冷凝器 CN203577807U|2014-05-07|多功能传热分离单元 CN201363970Y|2009-12-16|一种分段式汽液相变换热器 CN205060509U|2016-03-02|一种加热器 CN212511955U|2021-02-09|一种制造成本低的铜管复合式冷凝器 CN201583152U|2010-09-15|一种卧式汽液分离冷凝器 CN205109076U|2016-03-30|一种薄荷脑生产蒸馏釜 CN2903055Y|2007-05-23|氯甲烷反应器 CN208026124U|2018-10-30|一种板式换热器用密封圈安装结构 CN206916453U|2018-01-23|预防汽蒸蒸箱滴水装置 CN100529634C|2009-08-19|一种高效冷凝器 CN209042819U|2019-06-28|一种挖掘机用集成罩冷凝器 CN209043082U|2019-06-28|一种气气板式换热器 CN207347531U|2018-05-11|一种新型分子筛干燥器 CN211964206U|2020-11-20|一种炼化填料塔 CN211702793U|2020-10-16|一种散热装置及通信产品 CN1225298C|2005-11-02|直冷式溶剂回收方法及其系统 CN207527934U|2018-06-22|一种双开式赤磷真空干燥装置 CN209906720U|2020-01-07|一种脱苯塔 CN213335760U|2021-06-01|一种新型高效耐腐蚀的冷凝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871532.6U|CN214333117U|2020-12-01|2020-12-01|一种多层冷凝器|CN202022871532.6U| CN214333117U|2020-12-01|2020-12-01|一种多层冷凝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